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司法官學院犯罪防治研究資料庫:回首頁

:::

110年委託研究案,許春金等,「犯罪被害狀況及其分析」成果報告書

  • 發布日期:
  • 最後更新日期:110-12-30
  • 資料點閱次數:1603

  本報告為我國首次嘗試出版犯罪被害狀況及其分析,亦是首次的犯罪被害趨勢與服務調查成果。報告分為七個部分,首先描述官方紀錄中被害案件與事件的趨勢,接下來回顧被害服務之關鍵議題,諸如:我國現行犯罪被害法制及修法展望,以及社會矚目之修復式司法實施狀況與國內外趨勢,以及兒少虐待被害之防治。最後歸納結論及針對被害統計實務、研究,以及被害人保護政策及措施等分別提出若干建議。有關被害狀況之分析資料主要來自於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及衛生福利部,有關刑事司法及犯保組織提供被害人服務等資料則來自司法院、衛生福利部、內政部警政署、法務部統計處、矯正署,以及財團法人犯罪被害人保護協會等機關之官方統計與個案服務系統資料等。

  綜整各種資料來源,分析過去10年警察紀錄的刑案統計結果發現全般刑案與指標性財產犯罪被害人口率均有大幅下降,另影響治安最甚之指標性暴力犯罪被害人口率也大幅下降,警察紀錄之刑案大幅下降的趨勢與日本相仿。在過去10年間被害人口率未見明顯下降的包括詐欺、網路犯罪、一般傷害等。若就衛生福利部提供的家庭暴力通報人口率來看的話,10年來的增加大多是非親密關係的家庭暴力通報增加,尤其是兒少保護以及老人虐待類型。在被害人與刑事司法的互動部分,警察機關目前最大宗之被害人保護工作仍為受理家庭暴力案件、聲請與執行保護令等,上述受理件數均逐年上升,至於非家庭暴力案件被害人之訟訴權益、人身安全及隱私保護服務等仍在起步階段。檢察機關目前主要的被害人保護工作即為每年均緩慢增加之被害補償金與扶助金的受理與審議,及近年來案量略為減少的修復式司法服務。法院當前最主要的被害人服務項目為保護令的受理與核發,以及兒少性剝削的審理等。最後,目前我國矯治機構辦理假釋審查被害人意見陳述仍以書面為主,每年約在137-212件之間。

  在被害人當中,兒少、女性、高齡者、外籍人士等由於本身的弱點因素與被害後的需求,特別值得關注。本報告分析了近10年相關資料發現外籍人士被害與兒少受虐被害人數並無顯著上升,惟近年來兒少受虐類型經歷重大變革,但仍以身體受虐的類型為多數,男女皆然。此外,受到兒童及少年性交易防制條例的修正施行,在106-109年間的兒少性剝削被害類型均以拍攝、製造兒少為性交或猥褻行為之物品為最多,大多數為警察責任報告得知。女性被害人的統計發現被害人口率在過去10年約下降1/4左右。值得注意的是109年的女性性暴力(妨害性自主、妨害風化)被害人數以及性侵害被害通報人數均打破歷年下降趨勢,較108年上升了24.2%及12.89%。

  我國的犯罪被害人保護組織根據現行犯罪被害人保護法提供服務,根據財團法人犯罪被害人保護協會統計:每年在案人數約在7,000-9,000人之間,其中有1/6為新案,平均結案服務日數為3年7個月,服務對象為女性居多。未來犯保修法將朝向提升犯罪被害人權益、服務對象擴張以及更人性化與量身訂做的服務措施等方向。在未來犯罪被害人保護的重大議題上,本報告比較我國修復式司法和歐洲國家的發展,點出當前的挑戰與提供未來發展建議。我國109年有21名兒少在家內受虐至死,故本報告亦針對未來兒少保護措施提出建言。

  研究團隊根據此次資料蒐集與分析的經驗,建議未來警察機關統計實務強化被害統計以及報案事件的統計,另也觀察到現今對被害人年齡分類似無法因應高齡化社會趨勢。針對人口販運、性騷擾以及類似特別法案件的統計實務與資料公開仍待加強,另現行統計無法有效掌握詐欺以及網路犯罪和新興型態犯罪被害狀況。未來也必須因應犯罪被害人保護法修法與跟蹤騷擾防治法立法,規劃可行與具有前瞻性的統計實務。研究團隊在跨國比較的過程中發掘被害調查的重要性,以及建議針對修復式司法與兒少保護政策應投注更多資源與心力,以完善我國的犯罪被害人保護政策。

關鍵詞:犯罪被害、警察紀錄、刑案、保護事件、被害服務

關聯討論:「2021年刑事政策與犯罪防治研究學術發表會」第二場側記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