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害人保護
- 1 112年犯罪狀況及其分析-吳瑜,犯罪被害補償新制評析
- 2 第11屆傑出博碩士論文獎,(碩)古德凱,論被害人參與少年事件程序
- 3 刑事政策與犯罪防治研究專刊第37期-李雅惠等,「網路互動犯罪被害促發因素之實證研究」
- 4 112年委託研究案,賴擁連等,「我國網路詐欺被害調查與防制研究」
- 5 111年犯罪狀況及其分析-吳瑜,以被害人身心需求評析刑事訴訟參與制度
- 6 110年犯罪狀況及其分析-蔡宜家、吳佩珊,被害人陳述如何融入少年司法?評司法院釋字第805號解釋
- 7 刑事政策與犯罪防治研究專刊第31期--楊廼軒,「論國際刑事法院之被害人權利與程序參與」
- 8 110年委託研究案,許春金等,「犯罪被害狀況及其分析」成果報告書
- 9 109年犯罪狀況及其分析-蔡宜家,日本犯罪白書對我國犯罪被害人訴訟參與統計指標的啟示
- 10 108年犯罪狀況及其分析-蔡宜家,修法後的被害人保護及訴訟參與-成效評估之困境與建議
- 11 108年委託研究案,許春金等,「建立犯罪被害資料庫之研究」濃縮論文_201912
- 12 106年犯罪狀況及其分析-蔡宜家,受制度與政策影響的犯罪被害數據
- 13 刑事政策與犯罪防治研究專刊第21期--陳品旻,「訴訟參與權與犯罪被害人保護的困境-由性別暴力犯罪談起」
- 14 刑事政策與犯罪研究論文集(19)--黃蘭媖,「被害影響陳述與被害人登記制度之國外經驗評析」
- 15 刑事政策與犯罪研究論文集(14)7--葉毓蘭,以被害人為中心的刑事偵訊:以性侵害與人口販運
- 16 刑事政策與犯罪研究論文集(14)1--盧映潔,我國犯罪被害人補償制度之檢討與未來展望
- 17 刑事政策與犯罪研究論文集(13)4--吳齊殷,「青少年物質使用與憂鬱症狀之關係」
- 18 刑事政策與犯罪研究論文集(13)3--董旭英、譚子文,「以結構方程模式檢驗父母語言暴力、父母角色認同及情緒穩定影響國中生偏差行為之關係模式」
- 19 刑事政策與犯罪研究論文集(12)8--陳麗欣、洪健晃、鄭斐升、洪麗娟,「臺灣大專院校學生校園被害經驗與被害恐懼之研究」
- 20 刑事政策與犯罪研究論文集(12)7--黃翠紋,「調解委員調解能力認知與影響因素之研究-以家庭暴力案件調解為例」
- 21 刑事政策與犯罪研究論文集(11)3--陳慈幸,「被害者學與被害者保護之現狀與未來趨向」
- 22 刑事政策與犯罪研究論文集(10)6--孟維德,「企業與犯罪被害」
- 23 刑事政策與犯罪研究論文集(9)8--孟維德,「企業犯罪被害之實證研究-以販售業為例」
- 24 刑事政策與犯罪研究論文集(9)7--黃蘭媖,「被害調查的國際比較-兼論對我國被害者研究理論與政策啟示」
- 25 刑事政策與犯罪研究論文集(8)11--謝靜琪,「隱形的被害--犯罪被害恐懼初探」
- 26 刑事政策與犯罪研究論文集(7)10--鄭瑞隆、王世文,「犯罪被害人家屬服務需求之研究」
- 27 刑事政策與犯罪研究論文集(5)11--周煌智,「精神障礙暴力犯罪之現況」
- 28 刑事政策與犯罪研究論文集(4)9--黃翠紋,「整合性調查團隊之建立在受虐兒童保護工作之重要性」
- 29 刑事政策與犯罪研究論文集(2)2--侯崇文,「殺人事件中犯罪者與被害人關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