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司法官學院犯罪防治研究資料庫:回首頁

:::

112年4月 第34期

  • 發布日期:
  • 最後更新日期:112-08-31
  • 資料點閱次數:2294


第34期「刑事政策與犯罪防治研究專刊」
2023年4月 第34期「刑事政策與犯罪防治研究專刊」

  本(34)期為本刊改版發行之第11刊,亦為「刑事法學」及「犯罪學」合併出刊後的第4期。本期收錄4篇專論、1篇特稿,兼含刑事訴訟、國內外刑事政策與犯罪統計,相對以往更現多元。

  在刑事訴訟程序中,讓被告免受掌管資源、地位的國家公權力不當干預,是其中的重要核心,但這樣的核心在遇到其他訴訟利益時應如何兼顧,也成為難題。高泉鼎的「論刑事程序之不利益變更禁止原則──從兩則最高法院判決談起」一文,便提到當保障被告訴訟救濟利益的不利益變更禁止原則,面臨裁判正確、罪刑相當等觀念下的解釋困境,為此,該文藉由我國與日本學說、我國立法資料及實務等的考究,循序漸進的評析司法實務在不利益變更禁止原則連結其他概念時,可能產生的偏誤,並據以提出修法途徑;劉芳伶的「從訴訟多樣性觀點再論法院於刑事程序中之職權調查義務──以公害犯罪為例」一文,則探討我國刑事訴訟中的兩大原則:以當事人主導證據提供、程序等的當事人主義,和由法院主動調查案情的職權主義間,該怎麼調和的問題,該文從一則最高法院決議中的謬誤開始評析,並且在我國、日本實務與學說的綜合討論中提出修法意見,期待能在小至個人侵害、大至公害議題的訴訟態樣中,讓兩大原則能彈性運用且不失偏頗。

  而就犯罪問題與處理,本期在3篇論文中伴隨的國際制度評析、多面向實證研究、統計數據分析等特色中,呈現著豐富的探索與問題省思。黃翠紋的「英國防制跟蹤騷擾措施與變革之研究」一文,便是在我國新上路跟蹤騷擾防制法的當前,引介英國版跟蹤騷擾防制法的制度與執法問題,該文彙整的規範定位、網路查緝、被害認知、嚇阻效能、執法判斷、資源缺乏等爭議,與風險評估概念,皆值得我國借鏡參考;鄭凱寶、黃宣瑄的「第二級毒品施用者之司法戒治成本比較研究──以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及法務部矯正署新店戒治所為例」一文,則在質性訪談與官方數據等的結合中,具體點出對施用毒品者落實緩起訴處分的經濟與政策效益,進而呼籲有關單位應更寬容看待毒癮復發與再治療的空間,以期增進毒品防治效能;而蔡宜家、陳建瑋、吳佩珊的「110年犯罪狀況及其分析──以疫情、女性、高齡數據為核心」一文,也藉著10年間的犯罪數據,從廣泛特性、趨勢逐漸聚焦到近年社會關注的疫情下犯罪、女性犯罪與高齡犯罪議題,再將這些議題導引至過往較少深究的犯罪類別,或理論與實務發聲間的交錯觀察,期許能成為有志者精進關聯研究的一塊基石。

  感謝前揭專家學者大作,也盼望能在這些大作帶動的思維活水中,迎來更多刑事法學、刑事政策、犯罪學等專家學者、青年學人的踴躍賜稿與議題激盪,再帶給讀者豐富的啟發與迴響。

專論
論刑事程序之不利益變更禁止原則-從兩則最高法院判決談起_高泉鼎
英國防制跟蹤騷擾措施與變革之研究_黃翠紋
從訴訟多樣性觀點再論法院於刑事程序中之職權調查義務-以公害犯罪為例_劉芳伶
第二級毒品施用者之司法戒治成本比較研究-以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及法務部矯正署新店戒治所為例_鄭凱寶、黃宣瑄

特稿
110年犯罪狀況及其分析-以疫情、女性、高齡數據為核心_蔡宜家等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