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年犯罪狀況及其分析-蔡宜家、盧檍昀,觸法少年的核心對應機制與評估探索
- 發布日期:
- 最後更新日期:113-12-11
- 資料點閱次數:310
以少年事件處理法作為少年犯罪之對應,隨著近年社會案件引發是否過度保護等輿論,惟在少事法中嫁接司法福利機制,乃考量少年作為未成年者,需高度仰賴親密關係、教養等支援始得防免犯罪,故而司法以少年為中心,從調查來協助其面對犯行,及藉資源盤整來檢視應彌補的支援漏洞,且此模式與監獄處遇之協助成年受刑人復歸社會目的相近,又得避免發展中的少年因高度刑事制裁、監禁而併生偏差乃至其他犯罪問題。惟實務上仍有待相應評估機制。本文建議政府機關參照兒童權利公約等規範,以少年最佳利益為核心,研議少年經少年事件處理或處遇後的效能實證研究,以落實少事法之協助少年面對犯行、健全自我成長的意旨,讓少年得以降低犯罪風險的狀態回歸社會,也相對維護社會安全。
附件下載
- 蔡宜家、盧檍昀-觸法少年的核心對應機制與評估探索 (112年犯罪狀況及其分析).pdf1254 KB 113-12-11 下載次數: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