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司法官學院犯罪防治研究資料庫:回首頁

:::

112年自體研究案,張瓊文,「家庭照顧者為何殺人?」-判決書類文本分析之探討成果報告

  • 發布日期:
  • 最後更新日期:113-03-13
  • 資料點閱次數:1616

在家庭成員負擔長年照顧壓力後決定殺害被照顧者之「長照悲歌」,在媒體報導與社群傳播下,近年成為社會所關注之議題。本研究聚焦在既有的長照殺人司法判決,就判決書進行文本分析,歸納我國近年來各類型「長照殺人」之發生態樣,嘗試瞭解加害者殺害被害者的犯罪事實與特徵,歸納法官判斷量刑原因及衡量被告判決之因素及關鍵字詞。根據分析結果,本研究將檢視可能存在的社會與法理困境,並嘗試提出合適之研究建議供實務單位參考。

研究結論如下:一、秋冬、夜間、男性、身心疾病者,存在較高的犯罪風險。二、多數個案不曾對外求援,且長照殺人案件發生多非止於經濟因素。三、整體宣告刑度偏低,但多數仍須入監服刑。四、多數行為人無犯罪前科,犯罪動機集中在難以負荷的身心壓力以及使被害人解脫兩種主要類型。五、過半的照顧者照顧時間超過10 年, 近半於犯後選擇自殺。六、擴大法官裁量空間,法務部修法方向正確。

從社會福利、司法執行、及立法政策層面提出建議如下:一、提供家庭照顧者穩定關懷,注意高風險情樈的辨識與需求供應。二、運用社區力量,建立家庭照顧者的支持與營救系統。三、應注重加強協助加害人社會復歸,才能真正避免被害。四、廣納科學實證研究,加強社會溝通,評估相關修法。五、再思考研擬安樂死相關立法之必要性,回應社會需求。

113年3月13日修正:刪除第二章第四節一、部分,公政公約之相關論述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