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司法官學院犯罪防治研究資料庫:回首頁

:::

111年8月份犯罪防治研究發展交流會「高肇良-我走過的路」

  • 發布日期:
  • 最後更新日期:111-08-12
  • 資料點閱次數:2406

面對面交流---再度與犯研中心結下善緣
去年的大專生見習活動,犯研中心很榮幸能與高肇良先生(阿良)進行長達兩小時的交流訪談(內容見:110年7月份犯罪防治研究發展交流會「阿良的歸白人生」) 當時因為疫情只能線上進行的遺憾,在吳中心主任與研究員們的推動下,今年終於一圓中心成員與阿良老師面對面交流的願望,也讓參與犯研中心的暑期大專見習生們在閱讀阿良逆轉勝的事蹟後,能親自與本人互動。阿良今年受邀參加超過200場的演講,平均兩天就超過一場演講,顧研究員詢問阿良如何保養喉嚨?阿良說他簡單的原則就是關注當下,不去想過去或未來的演講,因為專注,所以可以很省力的發揮正能量,也感謝各機關與社會給他機會,這份背後支持的力量,讓他儘管身體疲累或是拖著沙啞的喉嚨,也能守護好每個善緣。

 

毒癮者的命運之鏈---監獄與戒毒的關係
犯研中心111年度大專見習生陳珈合、楊舒涵與蔡宇媗問阿良對於監獄環境如何影響受刑人戒毒?阿良說,受刑人之間會互相連動行為模式,對一個毒癮者而言,當經濟狀況或環境不容許買毒品時,菸、酒精、安眠藥及FM2 就成為暫時的成癮物質依賴。在阿良入獄期間,他觀察到只有2% 左右的受刑人不會在獄方容許之下跑去廁所抽菸,而對於有意戒毒的受刑人而言,這些人就是獄中的正面力量,只可惜比例不高,力量有限。就如同學者Agnew所提出的一般化緊張理論,受刑人因難以離開同儕負面的刺激,故在缺乏正向價值的影響下,很容易產生偏差的行為,進而故態復萌、無法戒除惡習。另外毒品的取得,需要花錢,所以有些毒癮者會以不法方式取得金錢(亦即所謂的複合性犯罪),或是在出獄後得到其他人的金援繼續購買毒品。阿良年輕時也是身陷這個惡性循環,無法克服毒癮,尤其是當吸食到二級毒品的後期,產生明顯的戒斷症狀,就很容易轉向使用一級毒品,進而在無法使用毒品時產生更難受的戒斷症狀。

根據 Sampson 和 Laub 的社會控制理論,毒癮者要打出人生下半場逆轉勝,除了自身意志力必須堅強,婚姻、矯正學校與居住周遭社會環境也有助於停止持續犯罪。然而,監獄封閉狹小,容易在入獄服刑期間受到同儕的負面影響,因此重要他人與社會環境的影響變得更重要。以阿良為例,因為父親過世,留下期許自己能夠戒毒的遺願,加上因為嚴重車禍住進醫療院所半年,讓他有隔絕原本生活型態的機會,想起父親與在醫院面臨的生死交關,產生動機撕除毒品的負面標籤,最終成功戒毒。此外,如同Travis Hirschi的社會控制理論所述,情感要素亦為重要的社會鍵,而阿良的父親則扮演著重要他人的角色,讓阿良不負其生前的遺願,努力達成戒毒的期許。

 

善的循環---更生人輔導
在自己成功脫離毒品的苦海後,阿良並沒有就此打住。他希望除了自己之外,能夠幫助更多像他一樣曾經迷失的吸毒者成功戰勝戰勝毒癮,回歸社會。當見習生提問關於社會對更生人的異樣眼光時,阿良認為,還是要從更生人本人的心態做修正。在回歸社會的早期,更生人還是可能會陷入悲觀的輪迴,認為被社會標籤化。有鑑於標籤理論所述,若一味地將更生人貼上不良的標籤,則恐影響個人對自我形象的認知,而落入自我實現預言的囹圄之中。但是要消除這樣的標籤,是要去讓外人看到自己的改變,進而讓大眾改觀,甚至影響其他同樣受到這樣痛苦的人。是故,若社會大眾願意給更生人重新洗白的契機,則能夠幫助他們戒除毒癮、翻轉自身負面的形象。阿良自己也是反覆進出監獄,到了第七次才成功戒毒。他認為要真心的「懺悔」,願意讓外界拉自己一把,才能真正走出自己嶄新的道路。目前阿良不但有自已的事業---「阿良古味」,也在慈濟擔任志工,同時也經常到各監所關懷監所中的學員。當這些學員出獄後,阿良便會向他們伸出橄欖枝,有強烈戒毒意願的學員會認為阿良從他們在獄中時就給予支持,所以會更有意願跟隨阿良。鄭助理研究員提問要如何讓監所學員下定決心戒毒?阿良認為,應該多跟他們分享身邊戒毒成功的案例,甚至讓戒毒成功的案例親自與他們分享,從而幫助學員建立信心與歸屬感,才能夠更有效地加深他們想要戒毒的意願。

阿良也分享一位從雲林戒毒班出來陳姓學員的故事。陳學員剛開始所面臨的瓶頸是,自己明明有強烈的戒毒意願,但是在出獄回到原本竹東的生活圈後,總是難以拒絕朋友的誘惑,家長的管教態度也十分消極,最後陳學員總是以重回監獄告終。阿良告訴陳學員,他有兩條路:繼續留在竹東,或是離開習慣的生活圈重新開始。陳學員經過深思熟慮後,毅然決然離開竹東,前往雲林開啟新生活。往後陳學員便隨著阿良進行志工活動,阿良更為介紹工作,陳學員也固定將每個月薪水都捐出一部分做公益。阿良認為只要開始了「善的循環」,便能將正能量延續下去,拯救更多深陷低谷的更生人。上述案例恰恰佐證了社會控制理論的概念,藉由切斷與過往生活圈不良的連結,陳學員得以在阿良與慈濟團體的支持之下,獲得改變自身與成長的契機。阿良也坦言,像陳學員這樣的成功例子並不多,很多之前一起吸毒的朋友到現在都沒有改變 ,不是已經過世了,就是仍沉溺於毒品、生活過得並不好。阿良認為,在看個案的時候應該要著重於成功的案例,既然要投入更生人輔導的相關事業,就要相信他們能夠改變。

 

顧研究員向阿良提問關於其如何接觸個案,以及因為本身有反毒講座與自營事業「阿良古味」,如何抽出時間去幫助更生人進行輔導?阿良回答,有跟一些政府的更生保護單位合作,幫助更生人打理出獄的生活(如住宿、就業等)。在面對眾多個案,阿良會去判斷該個案跟自己的淵源與個案積極度,適時調整應該給予的資源。顧研究員再度提問,有沒有想過要擴大規模,讓更多更生人投入反毒教育?因為阿良提到自己的團隊只有10幾人,且不是每個人都像阿良一樣有親身經歷,所以好奇阿良有沒有想要讓同為成功戒毒的更生人投入輔導工作。阿良回答,一般志工對更生人很難有全面的了解,其實很多更生人只要多撥出一點時間,都可以是下一個阿良。這也是吳中心主任給阿良創造更多「阿良們的歸白人生」的深深期許,因此,阿良有一願景,期許未來自己的自營企業能成為一個「庇護工廠」,讓更生人出獄後能有暫時支撐生活的收入來源,將更生人輔導的事業與自己的企業連動,完善地陪伴更生人回歸社會。

 

監獄所學帶不帶得走---矯正機關技能訓練與創業
三位犯研中心111年度大專見習生問到近年我國監獄主打「一監所一特色」會教育受刑人製作糕餅、陶藝等,這些技能對於受刑人出獄後的生活有沒有實質幫助?阿良認為:監獄裡教的,應該以滿足出獄後的生活技能為主要思考,例如監獄請五星級廚師教辦桌、做醬油、陶藝,如果沒有辦法讓更生人出獄後,可以運用或創業,效果就很有限,如果教受刑人做小吃,由於小吃店創業門檻低,就相對容易成功。

 

阿良早期跟老婆一起創辦《大包小包》店鋪時,也經歷艱辛,只有12萬的創業額,所以還要靠慈濟師兄姐幫忙,才能採購一些平價包上架。後來,雖然因為阿良演講所累積的人脈深厚,店鋪在數年之間竄起人氣,無奈在新冠疫情肆虐之下,只好收掉《大包小包》的實體店面,轉型為《阿良古味素食休閒食品專業店》與網路社團、直播的方式繼續經營,現在除了素食休閒食品外,也配合節令或商務資源,賣冰品或其他生活用品,另外,也與矯正機關福利社合作配合販賣素食休閒食品,讓生活無後顧之憂。

 

現在阿良的事業已做出名氣,阿良仍不忘本,固定撥部分盈餘供協助受刑人、更生人及家屬以及宣傳反毒使用。雖然演講與事業兩頭燒,實體店面在演講行程滿檔時必須公休,要找他協助的人也必須事先預約,但阿良認為忙碌是一件好事,尤其更生人忙起來,才可以避免再度陷入負面情緒或外面誘惑,就如社會鍵理論所提到「參與」之重要性,透過全心全意把時間投入於反毒活動中,便能有效杜絕從事偏差行為的可能性,且持續的反毒演講與回饋也有助於維繫良好的社會關係。時間有限,阿良在戒毒的資源分配上也必須更加謹慎,他認為在監所分享時已與受刑人建立一個信任關係,也與相關機構合作,幫助更生人打理自己的生活;另外自己與相關機構也會判斷該更生人的積極度,適時調整應該給予的資源,讓有強烈改變動機的更生人都有機會去為自己的人生做改變。

 

找回新的人生---獲反毒有功殊榮
阿良在今年獲得反毒有功人士的殊榮,他也感謝社會一直以來的支持,讓他有足夠的力量拿下這個獎。由於阿良的事業越做越大,顧研究員詢問未來有沒有想朝更專業的助人工作者目標努力,帶領更多受刑人遠離毒品?阿良說這是吳中心主任給予他的祝福與期許,經過阿良的協助,目前已有幾位相當穩定的更生人跟他一起努力,也希望自己能與其他政府或民間的機關合作,完成更生人庇護工廠的願景。吳中心主任後續也補充了Mischel 的棉花糖實驗,忍得住一時才有更好的未來。更說明「迷戀」對人生的影響重大,「迷戀」好習慣會讓一個人不斷向上提昇,「迷戀」壞習慣,則會讓一個人不斷向下沉淪。要提昇生命的價值,就要迷戀「助人」的好習慣,讓自已成為一個「無可救藥的樂觀主義助人者」。生命就像一場馬拉松賽,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目標與風景,只要懂得按照自己的步伐善加配速,最後,一定能順利到達終點。

 

雖然社會對於更生人有一股暖流,但也有給予歧視眼光的人,阿良今天帶了妻小一起與會,三位犯研中心111年度大專見習生問阿良跟老婆交往時,她的家人或是朋友會反對嗎?以及在輔導其他個案之餘,是如何分配時間兼顧正職與陪伴家人?阿良說被歧視、阻撓的經驗一定少不了,但他向岳父表示能不能給他一些時間證明自己,最後,阿良的改變,終於讓岳父卸下心防,同意放行。休閒娛樂的部分,阿良會在各地演講之餘順便安排家庭旅遊,例如,今天在座談會結束後,他就會帶妻小去宜蘭泡泡溫泉走一走。在彰化的空閒時間,他會透過參加基金會的活動學著充實自己,把自己的時間盡量塞滿。

 

專案研究人員潘宗璿問到隨行阿良的妻小--書雅與水水,在反毒宣導中飾演怎麼樣的角色?書雅說阿良做什麼,她就跟著做什麼,在剛起步時她也很擔心會受到傷害,但後來發現沒那麼困難,她認為自己也可以學著成為那些前來尋求協助毒癮者的貴人。這是她結婚後的重要功課,毒癮者,尤其女性毒癮者,是弱上加弱,要脫離負面標籤會更加困難。在發行《阿良的歸白人生》一書時,她利用自身平面設計的長才,設計了書的封面,這個專長也讓去年轉型以線上為主的《阿良古味素食休閒食品專業店》進一步成為現在流行的電商。水水是就讀國小的反毒種子,對於反毒的知識足夠且多才多藝,總是能變出多元的反毒表演, 阿良也表示要好好把握就讀國小的因緣,因為日後就讀國中,就不見得有這個機會了。

 

社會的支持力量---遠離毒品與藥物濫用
毒品猖獗為現今社會的問題之一,尤其是藥物濫用的種類更是層出不窮。雖說吸食毒品會經由中樞神經產生作用,帶來一時的快感,讓人可以藉此舒緩自身的壓力或是逃避現實生活中的問題。然而,在藥效褪去之際,許多人不禁會意識到藥物成癮所帶來的壞處。吸食毒品不但會影響個人的身心健康,更會導致人際關係的失衡,甚至使人失去控制力而鑄下大錯。

 

然而,若欲擺脫毒癮的控制,除了得克服痛苦的戒斷症狀,更需與脫離原先一同吸食毒品的交友圈。是故,阿良的情況讓人深深體會到社會支持的重要性,正如學者Hirschi所述,社會鍵如依附、信仰、奉獻、參與等確實能幫助個體避免走向歧路。若沒有人願意在自己迷失的時候伸出援手,甚至連原生家庭或朋友都棄之不顧,那麼個案就真的只能步入歧途、自暴自棄。是以,若更生人有悔悟之心以及教化的可能,皆應再給他們改過向善的機會,以協助對方重新融入群體、適應社會。

 

善的延續---前人種樹,後人乘涼
時隔一年,再會阿良,並且是以實體座談會面,犯研中心同仁與阿良一家人都覺得十分難能可貴。阿良不僅分享了自身戰勝毒癮的經歷,更著重分享了自己如何在黑暗之後走向光明的新生,以及在幫助其他更生人所付出的努力。若將善比喻為一顆種子,阿良便是那個埋下種子、使其發芽茁壯的功臣。最後種子成長為一棵大樹,讓更多人可以在樹下乘涼;阿良的善也成功從自身傳遞到社會的各個角落,從巡迴各地的講座,到更生人輔導與「阿良古味」,阿良正實踐著他的「善的循環」。期待未來能有更多「阿良們」投入更生人輔導的行列,讓這棵大樹為更多更生人提供遮蔭。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