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司法官學院犯罪防治研究資料庫:回首頁

:::

2025臺灣司法毒品處遇整合論壇登場 AI科學評估揭示再犯風險差異與多元處遇經濟效益

  • 發布日期:
  • 最後更新日期:114-11-03
  • 資料點閱次數:61

  20251027日,《臺灣司法毒品處遇整合論壇》於臺大集思會議中心盛大舉行。本次論壇以「邁向整合的時代」為主題,由法務部、衛生福利部、國家衛生研究院、臺灣高等檢察署等公私單位協力支持,本中心亦為協辦單位,共同聚焦毒品施用者的毒品法庭制度參照、多元處遇整合與跨領域合作。

  本會議邀請多位國際重量級專家與談,包括美國毒品法庭專業人士協會執行長Carson Fox、美國南卡羅來納州第二巡迴法院檢察官David Rittgers 等多位實務專家,共同分享毒品法院制度、治療式司法、以及藥癮介入策略之國際趨勢,為臺灣帶來最新政策視野。

  在研討會中,本中心顧以謙研究員發表「全國社區處遇考察與建構-科學實證與分層分流模型」最新成果,該場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李思賢特聘教授主持,並由臺灣高等檢察署黃冠運檢察官進行專業與談,現場交流熱烈。

  112年起司法官學院與臺灣高等檢察署共同開發「多元處遇最佳實踐標準」及「處遇成效一致性評估工具」,透過前後測問卷測量毒品施用者在主觀療效、生活滿意度、情緒狀態等面向的改變,並搭配現場訪查,促進全國方案執行一致性與服務品質。研究結果顯示,經介入後所有受測者的生活滿意度皆有顯著提升,顯示多元處遇有效改善受處遇者之整體生活功能。然而,具犯罪前科者在憂鬱及焦慮指標上呈現惡化趨勢,顯示情緒調適仍需額外支持,未來制度設計應進一步分層、分流、分類介入。

  本研究亦導入AI再犯預測模型與投資報酬率(ROI)分析,利用 Gradient Boosting Classifier建構機器學習模型,AUC0.83、整體準確率為79.5%,顯示可有效辨識「處遇成功 vs. 失敗」風險族群。此外,成本效益分析發現,高預算投入、已婚、刑期較短之受處遇者有較佳投報率,顯示於社區實作多元處遇具經濟可行性與政策價值。

  本次論壇展現臺灣在治療式司法之制度成熟度,並與國際實務接軌,象徵毒品政策已從「個案成效」走向「跨系統整合」,持續朝降低再犯、促進復元與社會回歸目標邁進。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