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司法官學院犯罪防治研究資料庫:回首頁

:::

推進政府「五打七安」、「性別暴力」防制政策,本中心以「犯罪問題與對策」為題接受直播專訪,從研究視角談論「詐欺犯罪」、「性影像犯罪」的趨勢與預防

  • 發布日期:
  • 最後更新日期:113-09-03
  • 資料點閱次數:209

直播專訪

  因應行政院本(113)年推動「五打七安」、「性別暴力防治國家行動計畫」政策,法務部司法官學院犯罪防治研究中心(下稱犯研中心)副研究員蔡宜家,於本(8)月27日至正聲廣播股份有限公司「YOYO Life Show與民有約」節目,與主持人蔡瑋堯共同就「犯罪問題與對策」主題,從研究視角暢談「詐欺犯罪」、「性影像犯罪」的趨勢與預防(節目如文末連結)。

  詐欺罪在過去10年間,案件數、嫌疑人數、被害人數皆呈增長趨勢,112年已來到37,823件、30,276人、60,082人,並廣受社會關注。詐欺案件較為人所知的手法包含投資詐欺解除分期付款詐欺假網路拍賣詐欺,犯研中心「我國網路詐欺被害調查與防制研究」也發現,詐欺犯罪者在網路上會利用匿名、隨機性,掌控被害人信任、同情心、優惠驅利,進而造成眾多風險低、不易察覺的詐欺案件。網路上的詐欺,近年又以「電信網路詐欺」為主軸,形成上至金主、主謀、幹部,下至人頭帳戶、車手的集團犯罪現象,犯研中心「人頭帳戶提供者之特性與防制」研究發現,提供帳戶予他人犯罪的人頭帳戶者,無論是否有意幫助犯罪,皆可能存在經濟、智識、環境等弱勢處境,並且,龐大的案件量多聚焦下游的人頭帳戶、車手,已造成檢警機關犯罪認定的沉重負擔,此尚有待本年7月三讀通過的「打詐四法」,發揮查緝上游、追溯不法金流等效能。

  性影像犯罪在112年前,主要以偷拍、外流等手法,受刑法妨害秘密罪、散布猥褻物品罪制裁,但由於這些類別不僅無法彰顯性隱私權保護,也容易讓被害人因被認定成「猥褻物品」而受二度傷害,因此112年後轉至刑法增訂「妨害性隱私及不實性影像」罪章,該罪章也是行政院「性暴力犯罪防制四法」之一環,以期強化刑事制裁與被害人保護,我國學者專家也正致力於此種犯罪之研究,如衛生福利部「數位/網路性別暴力狀況調查報告」、犯研中心「我國性影像犯罪之行為態樣」。犯研中心還發現,性影像犯罪112年,警察機關被害人共569人,地檢署起訴率也達49.58%(177/357),高於平均29.80%(184,622/619,632),且截至本年5月,衛生福利部「性影像處理中心」受理通報的1,150件性影像案件,更已有1,020件、88.70%成功在網路移除性影像

  面對網路詐欺、性影像犯罪,除了檢視政府機關作為,犯研中心建議,民眾也可在生活中實踐預防對策。針對詐欺犯罪,歡迎民眾多加利用警政署「165全民防騙網」學習最新詐騙預防資訊,並讓這些資訊成為親友、網友間暢聊的話題;針對性影像犯罪,則務請民眾拒絕收看來路不明、有外流可能的影像,避免自我的愉悅造就被害者的痛楚。倘若民眾發現正在求助的被害人,敬請同理被害人處境,停止責備、戲謔,並多加轉傳前述「165全民防騙網」與「性影像處理中心」兩項通報被害管道。如民眾不幸成為被害人,請記著這「不是你的錯」,並即時聯繫前述「165全民防騙網」或「性影像處理中心」以獲取協助。

*影音內容請點閱「yoyo Live show 與民有約—8/27(二)直播」。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