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發表
- 31 「簡述日本性刑法修法歷程-以強制性交罪為例」-犯罪防治研究中心專案研究人員林俐如
- 32 「哪種受刑人復歸方案有效?重製及擴展三項隨機對照試驗分析」-犯罪防治研究中心專案研究人員吳瑜
- 33 「吸引力是什麼?增強表現是娛樂性用藥的驅力。」-犯罪防治研究中心專案研究人員邱佳頤
- 34 「加密貨幣與犯罪-比特幣所面臨之困境」-犯罪防治研究中心專案研究人員陳湘渝
- 35 「銀行的保密義務與洗錢防制-以新加坡與瑞士為例」-犯罪防治研究中心專案研究人員陳湘渝
- 36 「吸引力是什麼?社會聯繫是娛樂性用藥的驅力。」-犯罪防治研究中心專案研究人員邱佳頤
- 37 「難以置信的女性:性犯罪與信譽折扣的關聯性」-犯罪防治研究中心專案研究人員林俐如
- 38 「為尋求有效防制手段之比特幣與洗錢研究分析」-犯罪防治研究中心專案研究人員陳湘渝
- 39 「韓國同質種族社會結構下的毒品罪刑度影響因素」-犯罪防治研究中心專案研究人員陳品旻
- 40 「針對年輕人的毒品預防計畫回顧過去展望未來 」-犯罪防治研究中心專案研究人員邱佳頤
- 41 「網路霸凌的內容和發生脈絡:利用電子偵測和社會網絡分析進行流行病學研究」-犯罪防治研究中心實習生陳昀均
- 42 「許一個以兒少福祉為優先的照護機制:淺談兒少偏差行為之預防及輔導辦法」-犯罪防治研究中心副研究員蔡宜家
- 43 「人們遵從法律是因為害怕被抓嗎?」-犯罪防治研究中心實習生陳心玥
- 44 「預防犯罪⽅案中具有破壞性⾏為的兒童情緒認知和同理障礙程度之研究」-犯罪防治研究中心實習生楊書凡
- 45 「正向青少年發展計畫在過渡到成年期間對約會暴力結果的長期影響」-犯罪防治研究中心實習生陳昀均
- 46 「瞭解矯正人員自殺的影響」-犯罪防治研究中心實習生曾郁芯
- 47 「關於人口走私進入歐洲的宏觀分析」-犯罪防治研究中心實習生陳心玥
- 48 「在刑事司法系統中如何將研究轉化為政策和實踐」-犯罪防治研究中心實習生曾郁芯
- 49 「預防思覺失調症患者犯罪:精神病醫療相關機構之角⾊」-犯罪防治研究中心實習生楊書凡
- 50 「止痛藥與鎮靜安眠藥之非醫療原因處方藥使用現況-以臺灣2014年全國物質使用調查結果為例」-犯罪防治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鄭元皓
- 51 「眾所期待的無限期監護處分?漫談日本醫療觀察法於入院期間的程序與疑義」-犯罪防治研究中心副研究員蔡宜家
- 52 「自攻擊理論略論隨機殺人案」-東吳大學心理學系教授林瑞欽
- 53 「阻負面情緒 防隨機殺人悲劇」-中央警察大學法律學系教授許福生(資料來源:2020/4/16蘋果日報即時論壇)
- 54 「風靡一時的煙霧危機─淺談電子煙與青少年偏差或犯罪行為之關係」-犯罪防治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李潼蕙
- 55 「檢察官執業風險:不當起訴與經驗之關聯性」-犯罪防治研究中心專案研究助理陳湘渝
- 56 「預測犯罪恐懼:人格影響多於被害情形」-犯罪防治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鄭元皓
- 57 「社會影響、同儕偏差、低度自我控制能力隨時間的交互作用:對於青春期偏差行為影響之檢驗」-犯罪防治研究中心見習生廖詠新
- 58 「 性侵害迷思對於檢察官起訴性犯罪嫌疑人決策之影響─淺談刑事司法體系之性別偏見與刻板印象」-犯罪防治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李潼蕙
- 59 「殺人後自殺的脈絡性討論:大環境特性會影響殺人後的自殺機率嗎?」-犯罪防治研究中心見習生徐照青
- 60 「父母可以為濫用藥物的青少年提供短期介入服務嗎」-犯罪防治研究中心研究助理邱佳頤